我們每天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職位,坐在光鮮的辦公大樓,從事著看似高級的工作。我們渴望逆襲,於是擼起袖子加油工作,甚至模糊了「生活」的存在。然而,真相總是殘酷的,我們漸漸發現:越努力越忙碌,越忙碌越貧窮,我們依舊擺脫不了月光族,打工族,啃老族,蝸居族等眾多代號。

那麼,貧窮與忙碌背後,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本文將嘗試為大家解答兩個問題?窮忙思維是什麼?如何過渡改變?窮忙,說到底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窮忙主要分為兩方面:窮說的是金錢,忙說的是時間。

Those02.jpg

窮忙思維的第一面:用時間來換金錢

大學畢業後,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的一家地方報做記者,剛畢業薪水少得可憐。有一次,我要去採訪一個拍台北101拍了幾十年獲過各種大獎的攝影師。攝影師的家離我的住處不遠,搭計程車大約20分鐘,但走路就要1個小時了,我選擇了走路去。哦對了,那是個六月仲夏。

吃完午飯,頂著巨大的太陽,我出發走過去比預計慢了半個小時,1個半小時後我到了攝影師的家。中途的採訪進行了大約4個小時,結束後又花了1個半小時走了回去。來回步行的3個小時,我省掉了兩次車錢。我抱怨著自己太忙了,只是一個採訪就用掉了7個小時,若再將採訪寫成稿件,至少要再花2~3個小時。

然而,有一個問題出現了,我原本可以用一天的時間跑2條新聞,因為步行只跑了1條,雖然省出了車費卻損失了價格更高的稿費。我看起來很忙,卻越忙越窮。我想,生活中有很多人,為了能免費看到書,追一部劇,拿到一個不可描述的種子,充分發揮中國人勤勞智慧的本色,翻遍網站求遍網友耗完時間。

但正是這樣,往往容易讓我們陷入糟糕的惡性循環:

對金錢渴望 - >注意力集中到錢上 - >做出錯誤認知與決定 - >放大對金錢的渴望 - >惡性循環。

如果非要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,這種窮忙思維符合「沉沒成本」,這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,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花300元看電影,無論電影好不好看,這個錢都回不來了,所以你為了這300元的沉沒成本即使電影不好看也會繼續忍受,不願中途退場。現在,回過頭再去看日本作者勝間和代寫的“時間投資法”,其中那句「要不惜代價去創造時間,為了創造出時間你要捨得付費搭車」,簡直就是真理。

Those01.jpg

窮忙思維的第二面:消耗有限的自控力
有經濟學家發現,消耗有限的自控力是窮忙思維最致命的一點,經濟學上叫「決策疲勞」。決策疲勞是指,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做的決定越多,越消耗精力,人也變得越疲憊。當你越疲憊,內心就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,導致決策越來越隨意。我先說個故事,各位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經歷,尤其是女性朋友們。

之前有個同事,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網上購物,接二連三收到包裹我問她為什麼這麼痴迷網購,她回答我:便宜。有一次,她需要買一瓶500塊錢的洗髮精,卻因為商家「滿899免郵」的優惠,挑了一個小時,硬生生地把購物車裡的商品湊夠899元,以至於買了好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。

過了幾天,我便聽到她抱怨湊單買來的東西根本不需要,即使可以用到也根本不好用 - 既無判斷力,又無自製力。她很忙,真的很忙,每天都忙著在網上購物,找便宜貨。她說,她每看到一件商品,就要關於便宜不便宜,怎麼買最便宜,要不要買,什麼時候買這些問題來回決策,很不果斷,耗盡大量時間,猶豫不決一直挑,而且還買不到幾件合適的。

Those03.jpg

窮忙思維還有第三面:非理性的價值判斷

這點非常容易理解。今年清明假期,我和朋友去逛IKEA,正好碰上床上用品的四件套打折,大,中,小三種規格現在都是2490元。朋友想買最大的那套,即便他知道家裡被子的尺寸是M號,雖然我勸說,他還是選擇了最大的那個,而且還想要為了這個四件套重新買條被子。

這就是典型的窮忙思維,容易在價值判斷上出問題根據櫃姐的經驗: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「省錢」,而有錢人更傾向於合適的尺寸,為了自身需求這。在經濟學上叫「價格歧視」。聊完了窮忙思維的本質,最關鍵的是如何過渡改變。我們來根據窮忙思維的3種表現逐一對應分析。

zads02.jpg

1.花錢來節省時間,而不是花時間來省錢

剛剛我們提到“時間投資法”這本書中「創造時間去搭車」的觀點,雖然剛畢業時我不理解,但現在我很認同。書裡寫道,如果要比較一件事情,買一個東西值不值的話,一個方法是計算你的時薪來對比,是時薪反映的就是市場對你的價值的認可度。

比如月薪5萬元,一個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時算下來,時薪是284元左右。假設你想買個好本子,要284元,貴吧?但這個本子有特別的模版格式設計,不用你每天拿尺子畫線了,它未來至少能節省你一小時,這時候你就該把它買下來,而不是買個路邊攤的筆記本,自己天天畫線。

搭車的邏輯也是這樣,這是一個算經濟賬的思維,買入時間這種更稀有的資源。通過購買別人的服務,節省自己的時間。比爾蓋茨曾說過,「如果我走在路上,我掉了10美元,我不會彎腰去撿。因為我彎腰去撿的功夫,我能賺100美元。 」

zads03-1.jpg

2.把重要精力用在核心價值上,減少干擾

任何決策都不要在次要價值上耗費太多精力,減少決策所帶來的自控力耗散,避免做出自己時候最不想看到的那個決定。蘋果的前掌門人賈伯斯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但很具有參考性。賈伯斯請他的好友為自己設計出100件黑色高領上衣,因為喬布斯的精力幾乎全都放在了如何將手機做到最好,根本無暇顧及穿什麼。

同樣,號稱賺錢速度最快的馬克祖克伯,也根本不在這種無所謂的事上浪費時間。

Those05.jpg

3.選擇最合適自己的,不一定要最大的

從這個角度來看,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也陷入了這種窮忙思維。最常見的論調是,創業團隊初期一定要湊齊最棒的人,比如Amazon的操盤手, Google的技術,文創大牌的產品,可這樣的團隊,創業成功率卻不見得高。最近哈佛出了一項研究表明,如果你還沒戒掉以下3個習慣,你會越來越沒出息,越來越窮。

1,三分鐘熱度
2,總找藉口,自我設限
3,拒絕學習,放棄成長

HBO拍攝了一部記錄片 - “成為巴菲特”。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,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,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。他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,財報和書籍。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,沒有手機,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,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。

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。時光靜靜流逝,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。終生讀書和學習,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。這部紀錄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: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,注定離不開終生學習。的確,持續地學習需要費腦子,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。遠遠不如躺在家裡玩手機,看電影來得舒服。

但是,保持好學的心態,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,將會是你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決定。


不想錯過優質商品的報導,請到我們社群按個讚,新鮮貨天天入你眼。

Facebook粉絲團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funnpen

Sina微博:http://www.weibo.com/vernamore

翻篇:http://www.funnpen.com/

豆瓣:https://www.douban.com/people/funnpen/

小紅書:http://www.xiaohongshu.com/funnpen/

想購買獨家優惠商品,請上海丸淘淘商城淘寶店151754011海丸淘淘洋码头微店Uisuooh蝦皮Funnpen翻篇團購PChome有意思洋貨鋪

好商品想推廣,請聯絡葉佩雯小編 funnpen@gmail.com,跟全世界做生意,翻篇幫你搞定。

2018adfoot-1-1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Funnp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